從一個人失敗時的態度,即可以看出他的個性。
說明理由、極力辯白,不肯低頭認罪的,是一種人;閉眼深思、愿擔當責任的,又是一種人;有些則驚惶失措、煩惱不安、心神不寧;另外,有的人則顯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,只當是運氣不好罷了!
一般主管都認為,對于下屬的失敗,假使視若無睹,不加以斥責,則不能使下屬有所警戒,可能以后還會重蹈覆轍。因此,一定要追究失敗的原因,促使他本人反省,所以斥責是必要的。
然而,“斥責”和“非難”二者之間,是有若干差別的,最主要的,在對方的感覺上,“非難”具有攻擊的意味,而攻擊別人的失敗,大概都不會產生好的結果。
只要是人,誰不會有失敗的時候呢?人生,本來就是無數的失敗所形成的,誰又能去責備他人呢?更何況失敗者本身已陷入極痛苦的狀況,若再加以非難,只是徒增其懊惱而已,于事何補?假使他能從失敗中記取教訓,作為下次行事的借鑒,終而邁向成功,那么他最初的失敗,反而是應該給予獎勵的。
若是被一位足以信賴或仰慕的上司斥責幾句,通常下屬是不會生氣的,反而會自我反省,努力工作以挽回局勢,期待下一次的表現能博得上司的賞識。因為他知道,上司的斥責,只是針對他的工作,而絕非在損傷他的人格。

不幸地,偏有些主管專門喜歡以攻擊的方式來責罵下屬:
“就是你這個飯桶,才會做出這樣的事。”
“你從來沒有一件事做得成功,你——白領薪水,是公司的渣滓。”
像這種主管,要贏得下屬的尊敬與忠誠是很難的。當然,也有些下屬在挨罵后,不服氣而再度奮發,但這種例子畢竟是少之又少。
既然,上述的責罵方式收不到應得的效果,那么改變一下語氣又何妨?
“這次你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下來,別人都替你遺憾,并不會笑你,但你若再跌倒,就不會有人原諒你了。”
這才是最恰當的說教方式。
在VI設計公司里,對于新進的VI設計者,詳細的指導
VI設計工作是不可缺的,但在他們已經受過訓練之后,就可一腳將他們踢下千仞的谷底,教他們在谷底中歷練與成長,經過了在谷底的痛苦掙扎,他們就會慢慢茁壯。因而,失敗是可喜的,從失敗中,才能徹悟設計工作的真正意義與人生哲理。身為主管,不要輕視任何一個失敗者,要相信他們有足夠的VI設計能力去克服失敗,從失敗中站起來。
(注明: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和時代酒店vi設計 http://www.ngaichon.com )
說明:本設計百科內容來源于網絡,僅供學習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版權,或者錯誤,請與我聯系,我會及時處理!謝謝。
分類:酒店VI設計 | 評論:0 | 引用:0 |
點擊這里獲取該日志的TrackBack引用地址 |
獲取流量
發表評論: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